11月3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泽应教授为省高校第145期处级干部培训班学员作专题辅导。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慧娥主持。
王泽应以“关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几个问题”为题,结合自身研究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体会,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核心和集中体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构成和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
王泽应通过举实例、引文献、深剖析,生动地讲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构成和主要内容。他认为,三种湖南人成就的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长子文化和道南正脉,是中华文化中伦理文化的本质内容。他从“天人之辨”、“人禽之辨”、“义利之辨”和“王霸之辨”几个方面对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构成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和人本主义,人心和善和人高于物,义利合一和以义制利,尊王黜霸和以理服人等主要内容。他认为,中华文明是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另一种伦理体系,强调社会公德和万物众生都应遵循的“天道”,认为人应“畏天命”,而在“有教无类”宗旨指导下的“教化”过程则是“天下”人类各群体感悟并接受“天道”的过程;中华文明对于内部文化多样性和各种外部文明都表现出罕见的包容态度,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周边群体的心理距离感,增强了周边群体潜在的情感心力和凝聚力。
整场讲座,王泽应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有客观理性的学理分析,又有生动鲜活的案例阐述,是一堂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辅导报告。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致表示,报告内容系统全面、理论深厚,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理论性、实践性,不仅深化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日后怎样多角度、全方位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行动指导。
王泽应是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伦理学》第一版和第二版首席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伦理学》领衔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第一届智库领军人才、湖南省为改革献策智囊团专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4项)。
